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昌宁县2017年脱贫退出情况

索 引 号:01526384-X-17_F/2018-0314002公开目录:脱贫成效及考核信息发布日期:2017-12-31发布机构:昌宁县扶贫办

一、贫困退出达标情况

2017年,昌宁县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为根本遵循,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和省、市脱贫攻坚重大战略部署,围绕年度脱贫退出目标任务,加快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加强组织领导,狠抓工作落实,圆满完成年度脱贫退出任务。

(一)贫困人口脱贫退出指标完成情况。2017年,全县计划脱贫退出贫困人口1.4万人。通过全县上下共同努力,实际完成脱贫退出15009人,占年度脱贫目标任务的107%。脱贫退出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超过3200元,每户贫困户至少加入1个农民合作社,有安全稳固住房,适龄青少年义务教育、安全饮水有保障,家庭成员100%参加基本医疗和大病保险,家庭医生签约率达100%,符合条件的家庭成员100%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户均享受一项及以上扶贫政策、资金、项目帮扶。

(二)贫困村脱贫出列指标完成情况。2017年,全县计划脱贫出列5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柯街镇立斯达村、大田坝镇文沧村和新寨村、鸡飞镇里文村和邑等村)。截至目前,5个村均达到贫困村脱贫出列10项标准。一是贫困发生率均控制在2%以下。5个村漏评率、错评率均为零,综合贫困发生率文沧村0.91%、新寨村1.14%、立斯达村1.75%、里文村1.4%、邑等村1.69%。二是道路全面硬化。除大田坝镇新寨村因通村公路与县道重合,县道正在进行提升改造外,5个村通村公路均建成柏油或水泥路,且危险路段有防护措施。三是全部通动力电。5个行政村均通10千伏动力电,下辖村民小组均通380伏动力电。四是广播电视全覆盖。5个村广播电视覆盖率均达到100%。五是网络宽带达标。5个村村民委员会及学校、卫生室均通网络宽带。六是饮水安全保障。5个贫困村农户均通自来水或饮水水源有保障,人力取水半径不超过1公里。七是医疗卫生实现标准化。5个贫困村均建有60平方米以上标准化卫生室,做到诊断室、治疗室、药房三室分设,按标准配齐乡村医生。八是公共活动场所按标准建设。5个村党员10人以上或人口200人以上的村民小组均有公共服务和活动场所。九是适龄儿童少年有学上。立斯达村小学入学率达100%,初中毛入学率达99%;其他4个村小学入学率和初中毛入学率均达100%及以上。十是5个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均达5万元以上。文沧村5.4万元、新寨村5.7万元、立斯达村5.3万元、里文村5万元、邑等村11.02万元。十一是群众满意度高。5个脱贫出列村群众综合满意度均达90%以上。

二、工作措施

一年来,昌宁县强化组织领导,狠抓措施落实,投入各类扶贫资金32.78亿元,并坚持各类项目资金向计划脱贫出列的5个贫困村和标注的预脱贫人口倾斜,为年度脱贫退出任务完成提供坚强保障。

(一)加强领导,压实责任。一是高位推动。坚持“三级书记抓扶贫”制度,层层签订责任状,压实县、乡、村三级书记和县直各部门抓扶贫工作的责任,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脱贫攻坚责任网络,切实拧紧责任发条。二是保持稳定。保持贫困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扶贫工作的领导脱贫攻坚期内相对稳定,不脱贫不调离。三是落实政策。制定出台教育、健康、产业、劳动力转移、农村电子商务等精准扶贫文件,全面落实扶贫政策。

(二)加大投入,夯实基础。一是加大资金整合。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61938.5万元,全面改善广大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二是实施整村推进。投入资金2785万元,实施文沧、新寨、立斯达、邑等、里文5个整村推进项目。三是抓实金融扶贫。完成投资90119.56万元,启动实施浦发基金项目325个;完成投资46015万元,启动实施国开行贷款项目305个。切实发挥金融助推脱贫攻坚的作用。四是全力保障住房。完成投资6.45亿元,2016年易地扶贫搬迁农户主体房全面完工;投入资金2759.84万元,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200户;投入资金515万元,建成“保命房”205户。

(三)发展产业,保障收入。一是产业扶持全覆盖。针对无资源、无劳力的农户,实行兜底保障;针对无资源、有劳力的贫困户,抓实劳动力转移培训,实施劳务用工输出,获取工资性收入,实现自身发展;针对有资源、有劳力的贫困户,通过产业扶持,培植壮大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使每个贫困户有1—2项增收产业,每个贫困村至少有1项骨干产业。二是积极发展规模农业。针对有资源、无劳力的贫困户,通过小额信贷等金融扶贫资金扶持,创新土地流转方式,建成3个万亩、5个千亩、25个百亩规模农业扶贫基地,让群众获得土地流转、务工等收入。三是发挥专业合作社带动作用。通过实施项目,扶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151个,农民合作社发展559个。每户贫困户至少参与1项持续稳定增收产业,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和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全覆盖,确保贫困人口通过产业发展实现增收脱贫。

(四)突出重点,全面保障。一是认真落实兜底保障政策。全年共保障农村特困供养对象2122人,补助2025.17万元;保障农村低保对象17637人,补助5372.06万元;发放残疾人护理及生活补贴230.31万元,支出城乡医疗救助资金1122.41万元,临时救助资金970万元,帮助贫困群众、特殊困难群体解决生活困难。二是认真落实养老保险政策。2017年,全县共有符合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6763人,均100%参加养老保险。三是认真落实教育资助政策。共发放农村义务教育各类补助资金6327.30万元,普通高中建档立卡家庭学生免学费资金115.8万元,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2286.5万元。四是认真落实医疗保障政策。2017年,基本医保个人缴费部分全部由县级承担,支付资金133.1万元,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取消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救助起付线,救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1283人,支出医疗救助资金748.25万元。全县各定点医疗机构100%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即时结算。全县家庭医生签约17.08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48%。

(五)问题导向,抓实整改。一是扎实开展“找问题、补短板、促攻坚”专项行动。重点查找和整改各级扶贫开发工作检查、督查和审计发现的易地扶贫搬迁、贫困对象识别等6个方面的问题,并实现挂账销号,“瘦身”清零。二是扎实开展“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对照《云南省“完成全年扶贫目标任务百日行动”任务清单》,深入查找分析存在问题,摸清底数,列出问题清单,逐条逐项完成整改,共整改问题21个。三是扎实抓好易地扶贫搬迁问题整改。以2月28日为节点,未启动建房的搬迁户,重新调整规划设计,严格控制,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建房面积不超过25平方米。已建成的,通过“打多建一”的方式整改362户4.1万平方米,减少贫困户投入4406.9万元;通过直系亲属共建整改2420户、43.5万平方米。

(六)教育引导,群众认可。一是深入开展挂包帮转走访。组织省、市、县134个挂包单位及13乡镇,共6583名帮扶干部开展3轮转走访活动,完善贫困村帮扶计划65份,贫困户帮扶“一户一策”21646份,填写明白卡21646份,争取挂包帮扶单位直接投入资金及物资共计2.03亿元,引进项目85个、引进资金9401.9万元,开展各类培训851期26557人次。二是抓实驻村扶贫。组建54支驻村扶贫工作队,下派队员263名,新增驻村扶贫工作队月度评比排名办法,实行“一证一卡一手册”(工作证、入户走访记录卡、工作手册)管理,驻村队员累计走访贫困户36307户,向上争取项目179件、资金3590.559万元。三是加大宣传。以“10·17”扶贫日系列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教育,通过开展送戏下乡、主题宣讲、先进专访、出版文艺特刊、编印知识手册、刊发慰问信、增设宣传专刊等活动,广泛宣传脱贫攻坚政策、提升群众满意度,全县群众满意度达98%。

三、存在困难问题及下步工作打算

昌宁脱贫退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1.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5个建档立卡贫困村脱贫退出指标全面达标,但也还存在一些困难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一是工作反复多脱贫退出政策变化较快,导致入户调查走访、核实信息数据、填写表格等工作反复多遍,群众配合度不高。二是部分群众争贫守贫。由于扶贫政策逐渐加码,建档立卡贫困户获得实惠越来越多,导致部分群众不以贫困为耻,反以贫困为荣,故意隐瞒收入,部分档外户争当贫困户,在档未脱贫户达标不愿意退出的现象。三是影响群众认可度因素复杂由于档外户与在档户享受政策差异较大,建档立卡贫困剔除户、低保剔除户既得利益受损以及少数贫困户存在“等、靠、要”思想等原因,影响群众认可度提高。

下步工作中,昌宁县将着力抓好以下3个方面工作:一是抓实整改。针对国家、省、市贫困退出核查评估指出的存在问题,做到一个问题、一个责任部门、一套整改方案、一班人马,确保问题指出后10个工作日内全部整改完毕。二是巩固提升。对目前达到脱贫退出标准的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坚持脱贫不脱钩、不脱政策,不断加大帮扶力度,落实各项政策措施,确保不反弹回潮,实现稳定脱贫。三是科学谋划。紧紧围绕全县2018年脱贫摘帽出列的目标,科学制定贫困退出滚动计划和项目资金筹措和分配方案,确保2018年全县贫困发生率控制在1.5%以内,40个贫困村脱贫出列,2万贫困人口脱贫退出。

热点推荐

相关阅读